他是知青作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,他的作品深入刻画了一代“上山下乡人”几十年的人生轨迹。三十多年笔耕不辍,创作了许多记忆时代却又感动时代的优秀作品。
本期《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——文艺名家讲故事》栏目对话当代著名作家叶辛。
46年前,我19岁,从上海到贵州农村插队。虽然我对这个5000里外的地方做了各种思想准备,但到了那,还是觉得自己准备不足,艰苦的条件让我有些措手不及。我举三个细节:第一,住的是泥墙茅草屋,没有窗户,我们在墙上凿一个洞,在洞里嵌一块玻璃就是窗户。男知青还好,女知青生活很不方便,泥墙茅屋干裂以后,裂出一条条的缝,她们只能将报纸塞在缝隙里,再贴一张报纸来阻挡墙面透光。
在写《蹉跎岁月》这部长篇小说时,我有三个想法:一是想通过这部小说表达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;二是想写出不同知识青年的不同命运;三是这段岁月虽然过去,但希望我们能正视并认真对待,汲取教训留给后人。小说出版和电视剧播出后,引起了特别大的反响,我想原因就是作品反映了对那个时代的深刻思考。对于此,我自己有件亲身经历的事情。我们公社有位知识青年,表现非常好。一般农村劳动力能打300多块,300多块可以得12个工分,而这位青年一个人从早到晚能打600多块……
我写过一部反映农民进城务工的小说叫《问世间情》,主要讲的是上海农村进城务工者组建临时夫妻的现象。我最早关注这个社会现象是在1998年。先在广西南宁,后在广东,再后来在上海近郊,我都发现有这样的现象,哪怕到了现在情况依然存在。农民工在改革开放过程中、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没有他们的辛苦付出,就没有这么多高楼大厦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。我们之前关注农民工更多是从经济层面来看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