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nglish

  她成功塑造过各种不同性格命运的母亲,被人们亲切的称为“国民妈妈”。她几乎拿遍了影视界所有的表演奖,仍坚守在艺术创作的第一线,她常说:“表演的最高境界,就是让别人看到,在你塑造的角色里,有一种文化涵养所赋予的魅力。”        “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”——本期《文艺名家讲故事》栏目对话中国文联副主席、中国影协副主席、表演艺术家奚美娟。

故事里的事

  我是在上世纪50年代成长起来的,那个时候的上海,普通话推广得还不是特别广泛。我一开始还以为上海戏剧学院就是上海戏曲学校(戏剧和戏曲两个字在上海话里是同音的),当时报考上戏,我以为是去唱京戏的,真是挺误打误撞入行。那个时代,很多学校包括中戏和上戏,可能更希望招收“一张白纸”的学生,只要你的条件比较好,有点悟性,老师就可以在你这张白纸上系统地培养你、塑造你。

  我们经常说艺术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,因为艺术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,艺术家是要去动脑筋去研究的。艺术家要不断地把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,潜移默化地演绎到角色身上去。如果说演员自己就比较单薄,你的理解力就会影响到角色创作,那我们可能就会看到一个相对呆板的、概念的角色,而看不到太多高于生活的成分。现在的观众都非常聪明,看戏看得也多,艺术感觉也都很好,他一眼就能看出演员的高低不同。

  塑造那些优秀女性,会让我觉得是一种幸运,看到很多、学到很多,让我得到更多滋养,也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,有能力去理解这样的人了,自己再现她们的时候起码不能和生活中的她们有太大差距。如果连这个人的精神都没能力去理解,又怎么去塑造人物呢?这就是演员和艺术形象之间的关系。我印象很深的还有我饰演的全国第一枚“白求恩奖章”获得者赵雪芳大夫。赵大夫从医学院毕业分配到长治市人民医院以后,就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岗位,一辈子认认真真、兢兢业业。

  现在的一些电视剧为了收视率,总上演亲人之间的恶斗,动不动就扇耳光、骂人。其实在老百姓的生活中,冲突不一定能到这样的地步。父母也好,兄弟姐妹也好,亲人之间如果真的谁扇了谁一个耳光,造成的伤害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抚平。可是到了电视剧里,怎么就两句话一说、耳光就扇上去了呢?这不是生活的常态。艺术作品总会对人造成一定的影响,对社会风气还是存在引领作用的。

  我于1987年首演话剧《中国梦》,到今年已经是第28个年头。在当时的出国潮中,不少人曾表明以后不会再回来了,连继承权都要放弃,采取一种决绝的态度去拥抱美国梦。实际上到了美国以后,自己国家开始改革开放,越来越进步、越来越发达。话剧《中国梦》就是当时一位在美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写自己魂牵梦绕的中国梦,由当时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黄佐临导演。这个戏演出后非常轰动,后来还参加了中国首届艺术节,我因此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。

故事里的作品
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